留住朴素的手艺| 日本工艺寻访之旅Vol.2
坐电车从东京市中心出发,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可以到达环绕在周围的神奈川、千叶、埼玉、群马、枥木、茨城和山梨,这“一都七县”被称为“日本首都圈”。因为地理和交通的便捷,房价租金的巨大差异,每天早晨,通勤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入东京;夜幕降临时,又坐上电车回到家中。周而复始,每一天都像通往心脏的血管,为大都市的繁忙紧张输送能量。如果你第一次来东京,可能会被他的炫目迷住,但又会同时怀疑自己究竟身处何方:香港?还是上海?乍看之下差别似乎没有很大。但只要你跳上电车,往外开的方向,一个小时以后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色:宫崎骏笔下的农田、树林、海边便一幕幕闪过你的眼前。
就像美食家初到一地先要品尝手作豆腐来了解当地的水土一样,只有在最接近泥土的地方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本地风物。我们是这样的初衷。于是, MIN计划™首次日本工艺寻访之旅的目的地并没有选择已经备受关注的城市、或以某项工艺闻名的地区,而是走进茨城、千叶,就在东京之郊,却是最普通不过的日本乡村。
「日 本 工 艺 寻 访 之 旅」
Vol.2 木匠石引先生|留住朴素的手艺
从刘老师(点击跳转至日本工艺寻访之旅Vol.1)家开车出来,往北不远就到了日本第二大湖——霞浦湖,水域面积大约两百多平方公里,这在中国看来不值一提。“对面是山,周围都是农田,还可以坐船游览。”水面平静,间或几条肥美的鱼扑通扑通跳跃出来,我们很是羡慕岸边钓鱼的人,“钓完了都倒回去,日本人很少吃淡水鱼。”刘老师解释说。
经过霞浦湖和一块块农田,往半山的位置拐上去,就到了一片老式房屋集中的村落。一家一院,修剪整齐的灌木像童话里出现的蘑菇形状,黝黑的铁制房檐勾勒出整个建筑的轮廓,四角翘起,一串风铃垂下,随风叮叮作响。木匠石引先生的家就在其中。
一进院子,右边是农用机器和木工房,左边是木料库房和他自己的木雕工作室,正面是庭院和正房。整幢房子是纯木结构,一梁一柱,甚至一颗木钉、一块雕花都是石引先生和他的兄弟花了半年时间亲手打造的。从玄关走进去,马上领会了日式传统建筑层层递进的关系,只以塌塌米、竹、石、纸、木为构成要素。
石引先生既是农民,也是村里的木匠,专门建造和修护传统建筑,这在日本农村还是有很大市场。年轻人都去东京工作了,留下长辈和祖宅在乡村。养护居多,偶尔也有继承了祖产重新翻建的。还有许多老宅已经破败,屋主过世,或无子嗣继承,又或者无法承担高额的遗产税而任凭老家荒芜,这在乡下已经成了极常见的事。
除了房屋的木工活,石引还专门雕刻能剧脸谱和庆典上舞龙用的龙头。一整块木头握在手里,砍、削、打磨、雕刻,再涂漆、上色,一张面具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整、精细。
并不为生计,只是爱好,但也坚持了几十年。节日庆典上,有小朋友表演能剧,会专门用他制作的面具;庆祝活动村民会舞起他雕的龙头,祈福好运。
平日在社区的文化中心,他会教孩子们制作面具,讲着一辈辈流传下来关于面具背后的鬼怪传说。而石引太太与一般的日本农妇无差,除了打理一家老小的生活、侍弄一块种满花草的庭院,生活已经非常忙碌了,却还爱好书法水墨画,这让我们着实吃惊,也大致理解了刘老师言下的“环境”。
「日本工艺寻访之旅」系列
请 点 击 图 片 跳 转 阅 读
敬 请 期 待
Vol.3 小谷中先生|锻造“铁”的性格
撰文 ✎ 德尔芬娜 日文翻译 ✎ 朱洁
摄影 ✎ 金子彦、毛毛
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
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
About Voicer
灵感点亮生活 生活温暖人心
Voicer|一本分享生活和设计美学的在线杂志
Contact us
Voicerme[a]qq.com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或者合作意向请给我们写邮件吧:)
点击阅读全文
立即浏览体验出色的全新 Voicer 网站